从自闭症女孩到花滑公主!她最近在进行马术康复训练

  发布时间:2025-01-16 03:01:3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你了解马术治疗么?2017年3月,奥地利。第十一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花样滑冰赛场上,10岁的成都女孩徐梓萱,代表中国队站上世界舞台。她不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也是东亚地区参赛年 。

你了解马术治疗么?从自

2017年3月,奥地利。闭症第十一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女孩花样滑冰赛场上,10岁的到花成都女孩徐梓萱,代表中国队站上世界舞台。主最她不仅是近进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也是行马东亚地区参赛年纪最小的运动员。

自信而娴熟地转身、术康逆向滑行,复训动作流畅、从自身姿飘逸,闭症引发了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女孩没有高难度的到花跳跃旋转,却能感受到她在冰上演绎的主最“ 飞 翔 的 芭蕾”。她最终取得规定动作第二,近进总成绩第七名的好成绩。

这是一个勇敢的成都自闭症女孩的故事,伴随着泪水与欢笑,她和妈妈一直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前行,从未放弃。

确诊为自闭 症喊“妈妈”花了三个月

6月6日,一个寻常的周三早上,兰晓霞带着女儿徐梓萱来到位于成都绕城外一家大型商场内学习滑冰。当女儿在场中做训练时,兰晓霞往往会坐在一旁的休息室,安静等待。

休息室里,有好几位同兰晓霞一样的家长,他们将目光紧紧锁住场中的孩子身上,只等中间休息时,以温和包容的态度,奉上早已准备好的水瓶。

滑冰场上起舞的快乐少女徐梓萱

这些家长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特殊儿童的亲人。说特殊,是因为这是一群以自闭症、智力障碍和唐氏综合征为主的孩子,但正是他们,曾登上国际赛场,用自己的汗水为国家争夺荣誉。

瘦瘦高高的个子,双腿修长,10岁的徐梓萱坐在椅子上,脸上仍带着少许婴儿肥。做完热身运动,徐梓萱回到休息室,兰晓霞在一旁帮助她穿戴防护护具,抓起一个粉色的头盔,徐梓萱用认真的语气对兰晓霞说:“妈妈,不戴,姐姐,不戴。”

反反复复的重复这几句话,对兰晓霞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见有人不理解,兰晓霞很耐心地解释:“萱萱的意思是说,姐姐没有戴头盔,她也不想戴。”与此同时,她耐心地劝说女儿戴上头盔,最后将全副武装的女儿送上滑冰场。

朝夕相处十年,女儿的一举一动,妈妈都能明白。不过,在最开始确诊为自闭症时,兰晓霞夫妇还是觉得陷入深渊。

2007年,兰晓霞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每对父母对孩子都会有未来的期待吧,我以前想象的是让她学钢琴,学舞蹈。”结果,好像是命运开了个玩笑,当她发现女儿1岁半还不会说话,便带她到医院检查,得出可能发育迟缓的结论。到了2岁,女儿仍不会说话,兰晓霞怀着侥幸带女儿来到医院做检查,确诊为自闭症。用她的话来说:“感觉天都塌了。”从此,她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家中的重心就此转移到女儿身上。

“别人家中有车有房,对我们来说,钱都花在了萱萱身上,她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兰晓霞说,当时孩子的自闭症很严重,2岁时连基本的“啊”音都不能发。康复中心通过人为辅助,才让徐梓萱能发音,光是说“妈妈”两个字就花了三个月时间。

兰晓霞回忆,最初把女儿送到康复中心时,对所有的康复训练都很抗拒,只是不停地哭。女儿在教室里面哭,妈妈就在外面心疼地哭。有那么一刻,兰晓霞想要放弃。“大不了,我养她一辈子啊。”这样的想法,一直摇摆着。但有着相同境遇的家长们,鼓励着母女俩,要坚持!

到后期,萱萱习惯了边哭边做康复训练,大约持续了三个月时间。老师告诉兰晓霞,徐梓萱是中心有史以来哭得最久的孩子。

上了冰场她就像长了“翅膀”

在冰场上,徐梓萱跟随教练的指令,一遍遍反复练习动作,旋转、疾行,动作如行云流水。晃眼一看,大部分人都看不出她的异样。

想要达到和常人一样的水平,徐梓萱往往需要付出平常人一百倍的努力。

“因为疾病,萱萱将近3岁仍不太会走路,只能靠助跑来维持身体平衡。”为了给女儿增强锻炼并学习走路,兰晓霞给女儿报名了滑旱冰。学习旱冰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协调性差,初学时摔倒是常态,很长时间膝盖都带着青紫。

休息时也在看滑冰视频

每天坚持语言训练和旱冰康复,从女儿身上,兰晓霞每天都发现了她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一言不发到后来的会说两三个字,到六岁左右,萱萱已经能说出四五个字了。同时,她也一直保持着滑冰的习惯,到八岁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始接触滑冰。

有了旱冰的基础,徐梓萱学习滑冰时要容易很多,虽然摔伤不至于太严重,但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因为自闭症缘故,徐梓萱对待陌生人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心理,所以在刚开始学习滑冰时,抗拒志愿者的接触。不仅如此,因为讨厌束缚的感觉,徐梓萱拒绝穿戴任何护具。经过长时间的劝说,她才开始慢慢接受穿戴防护护具。

一直以来,兰晓霞都能体会到女儿在滑冰时流露出的快乐与开心,“看得出来,那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知女莫如母,她察觉到女儿喜欢追求滑冰时的速度与刺激感,是真心喜欢滑冰这项运动的,心中总算有了几分欣慰。

第十一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赛场上的徐梓萱

兰晓霞发现,在滑冰过程中,女儿似乎很喜欢教练教授花样滑冰的动作,时常跟着模仿。在多次摔跤受伤的情况之后,徐梓萱的花滑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3岁开始学习滑冰,到而今的10岁,7年时间说长不长,但在母亲兰晓霞的眼中,女儿的每一步都走得坎坎坷坷,并不容易。或许与普通孩子相比较,徐梓萱的缓慢进步显得不足为道,但在兰晓霞看来,都让她无比欣喜。“这样的欣喜,就好比普通父母看到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一样。”兰晓霞笑着说。

出征奥地利眼睛一度哭得发炎

2016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徐梓萱作为2017年冬季特奥会四川省8名国家花样滑冰的候选人之一,奔赴哈尔滨集训。

报名参赛后,徐梓萱需要先在成都和哈尔滨进行个人封闭式集训,家长不能陪同,对于从未远离过家和亲人的她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徐梓萱滑冰前戴好护具

“第一天对什么都感觉新鲜,但很快就变得情绪化了。”成都乐益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教练金蓓说,之后徐梓萱每天都在哭,小孩子脸很嫩,没哭多久脸就开始肿了,眼睛也因为揉捏而发炎,泛红脱皮。

“当时觉得还是年龄太小了,心中已经默许她放弃了。”兰晓霞说,心疼之余想过放弃,但最后女儿的举动却出乎她的意料。看过医生后的第二天,徐梓萱主动给母亲提出要回去训练:“可能孩子心里也明白,如果这次放弃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参赛了。”

因为徐梓萱在训练过程中常常表现得很情绪化,为了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金蓓将花滑动作和舞蹈编成视频,放在她喜欢的平板上观看。闲暇时间,徐梓萱就在过道上练习,一个动作,正常孩子教两三遍就能学会,徐梓萱可能要练习上百遍。即便在比赛前的最后一天,在教练看来,她的规定动作仍有不完美的地方。由于是孩子第一次出国,兰晓霞和几位妈妈一起自费前往奥地利观看比赛。

领奖台上自信的徐梓萱

当看到成绩公布时,兰晓霞内心的自豪油然而生。“有些家长会觉得,与普通孩子相比,萱萱似乎并未有出色表现。但与她朝夕相处中你才会明白,她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得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兰晓霞一边说着,一边用纸巾擦拭眼角的眼泪。

出乎教练和兰晓霞预料的是,在正式比赛时,徐梓萱超常发挥,让她在花滑的规定动作拿到了第二名,总成绩第七名的好成绩。在兰晓霞看来,女儿能克服情绪化已经是最好的表现了。

母女相伴日常每天妈妈守在教室外

如今,徐梓萱正就读于成都市一所普通小学,每周的安排井井有条:每天上午,兰晓霞会陪同女儿到学校上学半天,下午会带着徐梓萱前往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课程。

选择小学时,经过和家人再三商议,还是决定让徐梓萱就读普通小学,时至今日,兰晓霞都很庆幸当初的决定。过去的徐梓萱胆子很小,无法与陌生人靠近,但和同学接触多了,渐渐也能接受陌生人的触碰。

喜欢唱流行歌曲,迷恋《舌尖上的中国》,和同龄孩子相比,徐梓萱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差异。

徐梓萱进行马术康复训练

每周三上午,徐梓萱会固定参加花滑课程。最近,兰晓霞会带女儿去参加马术康复训练。到了周末,偶尔会参加公益活动。每天晚上,当女儿睡觉后,兰晓霞会拥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刷刷朋友圈,看看书,多年以来,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一种常态的平衡。

兰晓霞表示,自己过去也曾想过出去上班,但陪着女儿后,自己的想法就发生改变了:“现在只希望女儿能快乐,每天都能看见孩子的一点进步就满足了。”

而这样的进步,对时时刻刻陪伴在女儿身边的兰晓霞来说,更容易察觉。例如正在进行的马术康复训练,从最开始抗拒与马匹的接触,到如今可以骑乘马匹,点点滴滴的进步在普通家长看来或许不值一提,可对兰晓霞而言却是最欣喜的地方。

徐梓萱和参加特奥会的小伙伴

偶尔,徐梓萱也会用摸摸妈妈耳朵的亲密方式,来表示对母亲的喜爱。下午做完康复训练回家后,徐梓萱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守在厨房,看兰晓霞做菜。吃完晚饭后,她和丈夫会陪着女儿出去散步。

除了尝试新的康复训练,作为徐梓萱坚持了七年的兴趣爱好,兰晓霞希望女儿能将花滑坚持下去,“滑冰带来的速度与刺激,对女儿来说是种享受。”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